首页
> 老版网站 > 新闻与观点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央视聚焦三农:解读1号文为何锁定农业科技
发布日期:2012-02-13 信息来源:农博网 访问次数: 字号:[ ]

  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为何锁定“农业科技”?
  李:2011年我们已经连续8年增,我们的单产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我们现在的单产水平,一直没有稳定
  柯:应该看到我们的挑战很大
  李:科技对我们的增产,这份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2012年,一号文件提出了哪些新举措,又能给科研工作者和亿万农民带来什么样的利好消息?《聚焦三农》为您解读!
  主持人1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聚焦三农。从2004到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八年以三农工作为主题。2月1日,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主题依然“锁定三农”。那么,这份新鲜出炉的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是哪些领域的内容?为什么要关注这些领域?亿万农民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实惠呢?
  解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11.13,-0.03,-0.27%)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本世纪以来连续第9个锁定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显示(字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
  显然,“农业科技”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关注的三农领域之一,一夜之间,这四个字热遍了大江南北。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之所以聚焦农业科技,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校长柯柄生:,我觉得要理解这问题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在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挑战依然很严峻,如何持续的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任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解说:2011年,中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跨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达到11424亿斤,比去年增加495亿斤,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是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我们不能够陶醉于我们已有的丰收,应该看到我们的挑战很大,实际上粮食连续8年大丰收,今年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我们仍然大量进口,我们去年进口了5千多万吨的大豆,那用我们国内土地来生产的话,我们需要额外拿出20%的面积,进口的棉花还有其他的油料等等,还有植物油等等,所以这挑战很现实的,非常现实的挑战。
  解说:在粮食大丰收的喜悦中,在对未来的冷静思考中,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且重点强调(字幕)“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农业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 2011年我们已经连续8年增,我们的单产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我们现在的单产水平,一直没有稳定,300多公斤,我们也知道,我们国家超级稻,现在在单产里面大面积适众已经达到了900多公斤。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科技对我们的增产,这份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解说:科技对粮食增产潜力无限!这句自信的宣言让我们再度回忆起了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发出的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当时,这个言论一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世界范围内爆炸开来,一时间,质疑和猜测纷纷扑向中国,而在这时,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袁隆平:莱斯特 布朗很认真 他是有根据的 他不是乱讲的 但是最大的不足 就是对科技进步 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 他认识不足
  解说:就在那篇危言耸听的言论发表两年后,袁隆平主持了农业部的超级稻计划。从1996年到2000年,超级稻亩产量增产20%,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而从2001年到2005年,依靠科技做支撑,超级稻再度发力,实现了亩产800公斤的目标!农业部计划在2015年实现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袁隆平先生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可以提前。
  袁隆平:通过科技进步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 粮食短缺问题做贡献
  解说:2011年9月份,在湖南隆回县的百亩试验田里,经专家组验收,由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超级稻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业内专家称,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我们全国的水稻的单产跟美国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至少有八个省水稻的平均单产水平是超过美国的,这非常不容易,这意味着说我们水稻的单产的实际水平我们的科研水平实际的水平占据着领先地位。
  解说:超级稻的成功,再次验证了“一粒种子可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能造福一个民族”的科学预言!这就是良种的作用,换言之,这就是科技的威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我们用比较少的资源,或者是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我们怎么样来提高这种资源效率或者说提高这种单产呢,关键的问题靠科技,第一通过优良的种子,那么呢它的这种增产潜力是无限。
  解说:十几年过去了,布朗先生关于中国出现粮食危机的预言并没有发生,
  而中国粮食总产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地刷新着自己的高度,这其中,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如果我们把我们国家里面我们的粮食单产,我们有30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的话,我们如果是16亿亩地,我们就可以达到6.4亿的粮食,我们如果是400公斤的亩产的话,那可以说我们现在不要进口,我们都能够满足国内的这种需求了
  解说:科技兴农,良种先行,正是鉴于良种对农业生产的巨大贡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投入,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
  安徽怀远县渦北新城区何巷村村民谢新军:没想到,一号文件提出了我们农民最关心的品种问题,我们希望能培育出一些更高产的品种。
  安徽怀远县渦北新城区何巷村村民李秀英:有了这些高产的品种,我们的产量也会大大增加,我们口袋里的钱也就多了。
  主持人2:同时呢,为了鼓励农民兄弟多用良种,一号文件还提出,2012年要加大良种的补贴力度;同时,还要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范围,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这倒让我想起了农技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粮食要丰收,不仅要推行良种良法配套、还需要农机农艺结合。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黑龙江北安市就是依靠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取得了丰收。
  记者:2011年大豆收成怎么样 不错
  怎么个不错法 2011年比去年亩产提高60斤,估计增加120元一亩地
  记者:我听说你们今年遭遇了三次灾情,对粮食有影响吗
  现在不算太大,已经过去了,大机械唱歌整地抗灾抗旱,发挥作用了

 

 



相关链接